新华财经北京12月20日电(吴郑思、郭洲洋) 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周三(12月20日)继续偏强震荡,活跃品种收盘多数上涨。其中集运欧线期货连续第三天领涨,红海局势继续发酵推动航运市场多头情绪高涨。能化品种全线走升,乙二醇大涨超3%,苯乙烯、甲醇也均涨超2%,PTA、对二甲苯、液化石油气等多个品种涨超1%。相比之下,纯碱继续回调,20日再跌超2%,并领跌当天商品市场。

  截至20日下午收盘时,追踪国内商品市场的中证商品期货价格指数收报1395.40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7.61点,涨幅0.55%;中证商品期货指数收报1906.84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40点,涨幅0.55%。

7a4ac3646ec0430f80a0eae2e16f4b2d.png

中证商品期货价格指数日内走势图(来源:新华财经专业终端)

  集运欧线再度涨停原油走强化工品全线上涨

  市场继续消化红海地区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影响,集运欧线主力合约再度涨停,日涨幅10%。

  同时,地缘政治风险也在推动油价继续回升,并带动化工品在成本支撑下震荡走高。截至20日收盘,低硫燃料油(LU)主力合约收涨1.45%,燃料油、SC原油主力合约分别收涨0.93%、0.75%。不过虽然原油价格在红海地区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下修复了此前的跌幅,但目前原油供应因红海局势而中断的迹象并未显现,且市场有观点认为,多家航运公司暂停红海航线仅使得原油交付延迟和运费上涨。此外,宏观方面不确定仍旧较强,尤其是对于油价走高或给美国通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影响美联储政策转向的节奏。因此,华泰期货分析认为,虽然红海事件导致了亚欧物流时间拉长,但红海地区仅涉及不到10%的原油贸易量,此外,一季度处于原油市场需求淡季,炼厂采购放缓的背景下,运距拉长不会对现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供应的超预期收紧则给乙二醇带来了额外的提振。20日乙二醇主力合约收涨3.58%,涨幅仅次于集运欧线期货。据新湖期货分析,沙特原计划本月底重启的90万吨装置延迟重启,由于沙特是中国乙二醇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推算未来2-3个月乙二醇月均进口量预计减少10万吨左右,从而使得乙二醇平衡表改善或较为明显。同时,目前乙二醇行业亏损已经持续两年,乙二醇的估值一直处在低位,而2024年投产压力减轻,产业格局预期有所好转,这使得乙二醇价格具备上涨的基础。

  纯碱跌超2% 豆粕刷新六个月新低

  10月末以来连续走强的纯碱进入12月以后承压回落,本周三个交易日均录得超过2%的跌幅,相较上周收盘价,纯碱主力合约周线累计跌幅已近6%。一方面纯碱供应逐步趋松,另一方面玻璃开工承压,高企的纯碱价格面临的基本面压力显著。隆众资讯数据显示,在截至12月14日的当周,浮法玻璃行业平均开工率82.68%,环比-0.05%;平均产能利用率也环比下降0.25%至83.78%。随着年底临近,下游采购趋于谨慎,使得纯碱市场的补库逻辑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纯碱市场多头了结离场需求增加。盘面看,随着纯碱期价连续第三日跌超2%,20日近1.8亿元资金撤离纯碱市场,其中主力合约资金净流出超8500万元。

  疲弱的基本面打压豆粕、菜粕20日震荡走低。截至收盘,豆粕主力合约下跌1.12%,盘中刷新主力连续合约6月2日以来新低;菜粕则收跌0.46%。近期蛋白粕市场缺乏利好,成本端,美豆继续弱势震荡,未能给粕类带来提振。供求端,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表现疲软,供应宽松。中国粮油商务网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第50周末,国内豆粕库存量为84.7万吨,环比增加4.4万吨,增幅达5.43%。这凸显了国内豆粕市场的供应压力。此外,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11月中国自巴西进口大豆达529万吨,创下同期历史最高纪录,暗示未来国内豆粕原料供应充足。在此背景下,市场预计,粕类价格或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其他品种方面,碳酸锂20日续跌超1%,仓单陆续注册,进一步削弱市场对交割货品不足的担忧。另外,焦炭冲高回落,终盘收跌0.46%。